新闻热线:13107779999|投稿邮箱:lgrmtz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港新闻网  ->  人文龙港  -> 正文

琵琶观海

来源:龙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7日
陈增旺摄

  文/陈文苞

  琵琶山,游离于江南平原的小岛,它与北岭山一道拱卫着舥艚港,两山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之门,人称琵琶门。这座微不足道的东海小岛,却充满着诗情画意。清代诗人张綦毋曾写道:“琵琶岛畔休停舶,玉笛岩边好问途。二月江豚能拜浪,三春山鸟劝提壶。”

  若要一睹琵琶山的真容,最好选择登山。那日天空放晴,我行至琵琶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碧海漾清波,蓝天无纤尘。迎面是一块巨大的草坪,茂密的芦苇遍地生长,尽情地在风中摇曳,那怒放的生命,竟是如此之美!

  站在琵琶山巅,四面风景一眼望收,我不禁被眼前的壮丽所震撼:天蓝的让人心醉,白云卷舒,变化万状。举目遥望东海,烟波浩荡,星星点点的岛屿,像洒落在玉盘中的珍珠。置身天地间,方知人渺小。小小的琵琶山不过是东海的一粒微尘,而我岂不是微尘中的微尘?曹操在《观沧海》中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此刻,我更能体会到他那观海有感而发的苍茫之音。

  琵琶山上,清风凉爽,如果你足够静心,细听风的声音,就会感到其中内在的旋律,这是天籁之音。欧洲古希腊有一个传说,人首鸟身的女妖塞壬有绝世的容颜,她飞翔海上,唱出优美的歌曲,让水手听得神魂颠倒,触礁而亡,尸体成为女妖口中的美食。

  琵琶山也有歌声,但没有那么恐怖。每当风清月白,夜深人静的时候,从琵琶山传来的是阵阵温柔的乐音,它像慈母的叮咛,又像催眠的夜曲,抚慰人心,这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当然,若在海潮之夜,这歌声又如排山倒海,琵琶声急。

  站在山顶,若往西边眺望,远方有一道矫若游龙的新塘,以及东塘之内崛起的龙港新城。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沧海桑田的意义。看着万亩海涂,我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力,她用看不见的手,无声地创造了大地,也雕刻着大地。

  是的,大地是有生命的,生命不外乎一动一静,海内的陆地是静的,一旦山河定局,则千年不变。而滨海则不同,地处江海之间,犹如阴阳衍化,若体悟这种生生不息的动感,也就把住造化者的脉搏。

  你相信吗?眼前的龙港在千年以前,尚是茫茫的大海,但随着滩涂外涨,不断形成沉积为陆地。如果说大海是一块蓝布,那么历代所修筑的堤塘则是一把剪刀,把蓝布裁剪。在一道道旧塘和新塘之间,是新生的土地,一代代的龙港人就是在这片空白的土地上描绘新画卷。

  龙港有幸,大自然不断地惠赐土地。在地理的意义上,龙港是一座成长的城市。人生代代无穷已,多少新塘变旧塘。可以预见,在富饶的东海滋养下,龙港的躯体还会扩张、膨胀,在温州和福州之间遥远的海岸线上,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呼之欲出。想到这里,我认为龙港人都应该集体向大自然母亲感恩。

  站在琵琶山,向南遥望,前方是阴均陡门,我称之为江南垟的“都江堰”,并不为过。东山、阴均山、北岭山、琵琶山延绵,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屏,阻挡着东海的风潮,营筑出一个能够避风的舥艚港。港外狂风骤雨,海潮汹涌,停泊在阴均山下的一艘艘渔船安然如常。

  在渔港内,有一座屹立了八百多年的陡门,若了解他的前世今生,你会衷心地赞叹古人的智慧。这不是一座寻常的陡门,而是一道护佑江南垟众生的大门。

  在陡门旁立着一块块碑文,记录了江南先辈建造陡门的故事,这分明是一道道千古义心的丰碑呀!其中有清正廉洁的官员,仗义疏财的乡绅,还有慈悲心肠的高僧大德。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据《陈氏宗谱》记载,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珠奴”的九娘子为建陡门而舍米84石,并给修陡的工人做饭、抬石、车水等劳动。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位女人为修筑陡门所做的贡献,这是多么可贵的一幕。

  民国时期,白沙学者刘绍宽先生曾为阴均陡门撰序,他在序中曾写道,在平阳境内,万全、南港等地的陡门都不存在了,只有阴均陡门屡塌屡修,每逢危难之际,德高望重的乡绅都会挺身而出,代代接力,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为什么唯有阴均陡门存在?那是因为这些乡绅都有一颗“义心”,正是这颗“义心”,才让阴均陡门千年不倒。

  如今,在原阴均陡门旁边,屹立起一座规模更大陡门。我相信,刘绍宽称道的这种“义心”,必会历久弥新,依然鼓舞着当代舥艚人民一路前行,勇为龙港改革的探路先锋。

+更多龙港要闻

+更多龙港网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