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我的老家在舥艚新桥,是江南的水乡,水乡的孩子绝大多数会泅水。不过,真正教会我们泅水的就是河埠头的条石。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年纪相仿的孩子随便一招呼,就有一大群围上来。茅草屋的前后被九龙河环绕着。夏日的午后,七八个光着身子的孩子便约好去河埠头学泅水。此刻的河埠头,基本上就是我们一群孩子在玩。大一点的孩子告诉我们,下水后,不要离开河埠头,转身把双手搭在河埠头的条石上,身子就会浮起来,然后用两条腿使劲扑腾,“扑通,扑通”溅起水花。
那年月,小孩子溺水的事件常有发生,因此,当家长知道一大群孩子偷着去玩水,还是不允许的。所以你要学泅水,晚饭前的那段时间是最佳时机,因为晚饭前,成年的男子都要到大河里洗澡的,此时,小孩子们下水玩,就有安全保障了。
有一回晚饭前,邻居的一个叔叔说教我泅水,抓着我的小胳膊,把我带到河中央,叫我使劲甩动两腿。我知道当时的整个身子就是借着这只大手的力量才浮在水面的,跟这两条甩动的腿应该没多大关系。可是谁也没想到,那只抓着我小胳膊的大手会突然松开,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扑腾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时迟,那时快,一双大手把你的整个身子托出水面,但是因为紧张,我还是呛了几口水了。呛水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因此,我吵着要回到河埠头去。可是,这个“坏”叔叔,不但没有安慰我几句,或是跟我说声“对不起”什么的,他却说,没有呛过几次水的经历是学不会泅水的。他还说,要不呛水,首先要学会潜水。
于是,我们开始学潜水。最初,我们只是在脸盆上练,木制的或是铜质的都没关系,只要是能盛水的脸盆就行。将一只装满水的脸盆放在凳子上,练习者用双手按着盆沿,闭眼、合嘴、屏息,然后把整个脸埋进水里憋着气,要是憋不住了,就赶紧把头抬起来,换一口气,再把脸埋下去……
之后,我们便到大河里学潜水。在大河里潜水,比脸盆上刺激,可是安全系数不高。虽然当时咱们都是小屁孩,但也挺有安全意识的。我们三五个人一起学潜水,并不是一起潜到水里的,起码要留下一两个同伴来保护潜水的人,哪怕是两个人,也会一个看着另一个潜水的。在脸盆里潜水,只是把整个脸埋下去的,但在大河里潜水就不是整个脸的事了,要把整个人潜在水里,此时,你会感觉四面八方的水压向你的身上挤,特别是鼻子和耳朵,似乎灌进了好多水。一般的初学者,都是蹲下去没几秒就冒上来的,慢慢的,你就会适应潜水,然后潜下去的时间也逐渐延长。有人帮我测过,潜在水里的时间高达九十秒。
还真的,自从学会了潜水,没多久,就学会泅水了。那段日子,只要家长允许,就光明正大地泡在水里;就算是家长没同意,我们也会千方百计偷出来,三五个孩子,把身上仅有的裤头子脱下来放在树梢上或是草地上,然后光着屁股泡到河里泅水,泡够了,接着上岸晒干屁股,再把内裤穿上,然后冠冕堂皇地回家,故意跑到母亲的跟前亮个相,意思是,你看,我的裤头子也是干的,我没去泅水。
过了几个夏天,泅水的本领越来越高,我都可以夹着一块几斤重的石板过河了。有时,从大河的这一边,猛地一个扎子,岸上的人找了半天,我会从大河的另一边钻出水面,双手摸一下脸上的水痕,噷出鼻孔里的水渍,望着对岸笑。
是不是有点本领的人,都会学着干点坏事?一天,不知道是谁发现了河对岸的园子里种着几种季节瓜。几个都会泅水的孩子,看看对岸瓜田上没人守着,马上下水过河,摘下几个熟了的大瓜小瓜,等主人家发现了赶出来,我们早就泅水过河了。但仅一河之隔的两个村,不但对岸骂人的话语可以听到,成人之间,好多也是认识的。当家长得知我们去对岸偷瓜被抓时,又少不了一顿臭骂或鞭打。
但多一点本领,那绝不是坏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当放学回家路过与老家仅一河之隔的庄下时,便在河埠头脱下外衣和鞋子,打成一捆,然后双手捧着衣服举过头顶,“走”水过河。
有一回,我去河埠头洗澡,一个在那里洗衣服的妇女,不小心将一块“双狮”牌的手表掉到河里,那年月,一块“双狮”牌的手表蛮值钱的,她在岸上急得团团转,是我潜到水里帮她找到手表的。
听母亲说,我还下水救过几个落水者,因为她们把点心送到我的家里……这些事都离不开我会泅水的本领嘛。
而今,我们是多少年没再下河泅水了啊!回想起小时候的秋收时节,我们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满身是汗,实在受不了了,我们就溜到河里,泡一下,然后泅水到河中央喝下几口干净的水,再上岸接着干活。哪怕是当年学校前小河里浑浊的泥水,打到水缸里经过明矾一夜的沉淀,第二天舀起来的水也是甜的。可是如今,不要说敢不敢喝河里的水了,让你下河泅水,恐怕你都不敢下去了。江南水乡没水玩,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笑话啊!
面对现状,八年前,浙江在中国率先组建成立“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经过八年的奋战,河道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江南是著名的水乡,水担负着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的重要角色,但愿吾辈能从我做起,人人争当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的楷模,且教育我们的世世代代。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到自己的母亲河里去泅水,千万不要让“泅”水演变到“求”水。
文/缪志木
编辑:金道汉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