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我已经是第二次到谢云旧居了。第一次是无意之行,这一次是专程。
(一)
谢云(1929-2021),原名谢盛培,号裳翁,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他的书法,兼容篆、隶,化古为今,既天真烂漫又古朴苍郁”(吴川淮语),有自己独特的面目。我第一次读他的书法,感觉怎可有如此笔法?后再品读,却感觉在线条的质朴中,自有一种天趣与葱茏,可谓学养与身心的完美结合。
1977年,他写下七绝《习字吟》:“儿时家学架书桥,颜筋柳骨摹几遭。人世风霜更岁月,飞云纵览笔端描。”谢老深情地回忆儿时学书的情境,暮然回首,已是中年,但儿时的追求,却依然挂记在心间。
我近读他的《谢云赠母校平中书法作品集》,发现和学书有关的,好几首诗,如《晨起乙酉冬日》:“啼鸡声里临池乐,闲寄鹅黄笔一支。不觉晓斋开曙色,畅吟忘滤日高时。”乙酉年,即为公元2005年,此诗距今也已十余年了。谢老写的是自己晨起时而忘我临帖,时而临窗吟诵的书斋生活,不知老之将至,不觉时光之流逝,这种自我描摹的形象,相当生动,活脱脱的一个书痴形象。
此集中,还有一副楹联:“万里虹霓桥上画;一河翡翠陌间诗。下注:题苍南三大庙村崇德桥。”此联情景交融,色彩浓丽,意境优美。用我朋友的话说,上联既具时代特征(虹霓),下联兼有乡间丽色(翠色、黄绿、金色相间)。观了此联,我有些向往,这次专程向村民打探。本以为是一座古式桥梁,想不到竟然是一座普通的水泥桥。但为什么会如此美好,直到看了谢老的一张画,我才明了。他在画中题:“修了六车道的公路,我少年走的这小石桥没了,桥头的花草也会没了。”满纸的伤感氤氲出来。
第二次过来,文苞兄特意过来陪我,还邀了谢老的侄子,我们边走边谈。我在心里喃喃,哪一间房是谢老曾经住过的,他是在哪一间读书写字的,唯觉得这个院子有些夸张,一问才知道,基本上是后建的。谢老是当代书法大家,韩国书法评论家誉他书作为神品。依照原样建筑,展不开他的书作,也不利于后人对他的瞻仰。
(二)
旧居里满墙满壁展开了谢老的书画与碑刻。说是旧居,其实是一座书法纪念馆,或者展示馆。我和他属旧识,源起于1993年。当时我也不知在哪得的地址,信寄出,一个月后,我收到了谢老的回信,信里附了一幅书法拓片:“恋恋黄河水,汩汩儿女泪。行行中原路,依依梦魂归。《中原行吟》一九八六年诗,九二年书,谢云。”这是谢老亲手拓的,雕板很精细,飞白的微妙之处都能体现岀来,这镌刻的应该是他的中年代表作,与他后期的作品明显不同。飘逸中有娟秀,更有一种静谧的气息。我欣喜若狂。
第二封信:“新荣先生:惠书并作品集收到。你的纯净诗笔,温馨、光亮,把一个老瑞安人我带进旧时岁月记忆,甚以为喜。写了两句唐诗书幅,请正笔。顺颂秋绥!谢云书,二00五年十月十一日。”条幅:“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乙酉谢云。”这是浓浓的乡愁哦,我有些激动。书法力透纸背,细品之,能感到他神思的悠远飘忽,渺渺如网一般散开来。
第三封信:“大诗人字骨格高,气韵好,我不敢重写,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也。新荣先生惠鉴。谢云。二00五年十月。”信中还另附了一张小条幅,写的是虫鸟篆:“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没有落款,只盖了三方印。我在这里要解释一下,信中的“大诗人”,指的是冰心先生。我在信里说,冰心先生生前曾写“涉水之痕”四字赠我,这是她为我的第二本诗集题的书名,但字很小,我又非常喜欢这四个字,觉得这四字正对应了我的诗歌理想,所以特别邀请谢老重写。现重读此信,唯深深的遗憾!
第四封信:“林新荣先生:诗两首,录一首,请谅,祝好!谢云二00九年三月十九日。”2009年,距今已经14年,我怎么都想不起,当年寄的是哪两首诗。他录的是七绝《题圣井山石殿》:“雄踞青山数百年,人间几度换桑田。飞升起宅休疑问,忧乐存心誉正仙。”写在泥银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谢氏风格。
——特别棒。
第五封信:“林新荣先生,书集收到,为贺。你让我抄写你的一首诗,我意还是你自己写好。我写了飞云江三字,请挂于你的书房,传诉我对瑞安的纪念。我在瑞安高中读书,到湖岭山底参加游击队,解放后,在瑞安宣传部工作,到城郊当工作(队)队长。记忆历历,瑞安是我的革命家乡。叩拜它,耑此,祝安康!谢云,二0一三年十月六日京华笔潮斋。”信里的信息量颇大,原来谢老不仅在瑞安读过书,还在瑞安打过游击,所以才称它为“革命家乡”。可惜很多的情形,现在都已无人知晓了,不知谢老有无自传留下来。
所寄的条幅,四尺对开。“飞云江”三字,虫鸟篆体,竖着写,大气磅礴。这是我收到的他最大的一幅字。
(三)
不久前,我看到龙港市为谢老举行了一个追思会,不由忆起了与他的这些往事。如今,谢老仙逝已经2年了,我唯有在心里默念,谢老啊,旧居建好了,您却回不来了,从此山高水远,雾霭茫茫,故人去了远方……
文/林新荣
编辑:金道汉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