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如同来自遥远星球的生命,在社交与沟通中面临重重挑战。在龙港,一家名为“星睿·共富工坊”的特殊空间,正为200多个“星星家庭”点亮希望——这里既是孩子们接受康复训练的场所,也是家长们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的“幸福驿站”。
走进工坊,入口展架上摆放着“星星孩子”与家长共同创作的绘画作品;康复教室内,不时传来孩子们跟读的清脆声音,有些虽不连贯,却充满力量;另外的房间里,几位家长专注地忙碌着手头的手工活计。
“许多家长因长期陪伴孩子康复而无法外出工作,只能在走廊里刷手机消磨时间。”工坊负责人蔡瑞瑞回忆道,一次偶然的对话让她萌生想法:何不建个手工坊,让家长在陪护间隙也能创收?
然而,项目启动并不顺利。最初,蔡瑞瑞独自联系企业争取来料加工资源,却因货源不稳定,合作屡屡中断,工作推进缓慢。
关键时刻,白沙第一社区联合党委迅速介入,依托辖区企业资源优势,当天协调温州铭泓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入驻,为工坊提供长期、稳定的来料加工订单,高效实现“帮扶一步到位”。
“原本只是打发时间的碎片时光,现在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来源。”家长徐女士感慨,虽然工作量不大,但每月新增的收入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干活时时间过得很快,心里也踏实多了。”如今,越来越多家长从观望转为积极参与,甚至周边成年自闭症患者和其他残障人士也加入其中。
在龙港市委组织部、龙港市群团工作部等部门协调帮助下,工坊进一步扩大就业帮扶范围。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点对点反馈机制、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工坊管理日渐规范、运营情况逐步向好。
通过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该工坊累计帮扶200余个“星星家庭”,实现人均月增收1522元,每月货物处理总量突破10万件。
“我们不仅要‘输血’救济,更要‘造血’共赢。”龙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薛成博表示,星睿工坊的模式正在全市推广。目前,龙港已建成95个共富工坊,其中7家是专为残疾人设计的“助残暖心工坊”,吸纳200余名特殊群体就业。
下一步,龙港市将继续坚持“政策托底、社会参与、服务创新”,推动帮扶模式从“输血救济”向“造血共赢”转变,真正践行“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的目标,全力绘制出龙港美丽且温暖的共富图景。
编辑:陈文雅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