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107779999|投稿邮箱:lgrmtz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港新闻网  ->  人文龙港  -> 正文

蛟龙出港·名家写龙港丨白荣敏:厚庄

来源:龙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5日

  编者按:8月2日至4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等20余位文学名家齐聚龙港,探访记录这座改革之城的创造精神和精彩故事。目前,作家们已经相继创作了不少优秀文学作品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现开辟《蛟龙出港·名家写龙港》专栏,陆续刊发佳作,以飨读者。

厚庄

  白荣敏

  中巴车甩开笔直的大街,一转身,就来到了一个河埠头。

  城市与乡村的切换倒无突兀之感。我知道这块土地一直在变身:先是海岸的滩涂,再是河沙的冲积,后来被开垦为良田,再后来,一条笔直的大街从城市内部延伸到此,随后两边高楼和厂房拔地而起。

  在车上,我瞥见了大楼背后还有绿油油的菜畦和稻田。这个年轻的城市年轻到只有一岁,30多年前,它还是几个小渔村,然后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并有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的标签,但其实是一个建制镇,2019年从苍南县析出,单独建市,真正有了城市的身份。温州苍南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曾经创造了好几个“全国第一”,时至今日,龙港又创造了中国撤镇设市的第一。

  亲近这样的土地总是令人兴奋。我知道自己的心思还没有从太姥山地区的田野里收回,此前的几天,我陪同一所著名高校的教授们做田野考察,我们进村入户,找祠堂,进宫庙,读碑文,看族谱,拍契约……我发现,在城市的面貌越来越走向千篇一律的今天,那些还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倒越发显得千姿百态。不管生活如何日新月异,每一个家族都没有忘了怀旧和寻根,他们近乎顽固地保留下来的民间文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精神面相。

  因此,我强烈地想去探访“厚庄”。

应重庆/摄

  厚庄有多厚?洋洋百万言的《厚庄日记》,近百卷的《平阳县志》,还有《厚庄文钞》《厚庄杂录》《厚庄脞录》《厚庄诗文稿》《东瀛观学记》《籀园笔记》……厚庄先生是近代温州地区社会活动家,是温州现代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的先贤,其著作宏富,被称为“浙南学界的爝火”,“在孙诒让先生过世后的三十余年间温州地区的一代宗师、学界泰斗”。

  《厚庄日记》所记始于1888年,止于1942年,是先生用半个多世纪的心力铢积寸累而成,容纳温州时代风云,记载民间世态变迁,被称为“跨越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地方史料库,记录半世纪温州风云的乡土文献”。

  几年前,老家文友送我一套新影印的《平阳县志》,10册装订共计4022页。这厚厚的《平阳县志》,得先生十年磨剑之功,其“体例之善、搜罗之善、考据之善、叙述之善”,为现代修志提供了范例,被誉为“近代浙江方志之佳作”“近出新志之冠”。我获赠此《志》,视为珍品,奉之于书架,犹如在书房里开了一扇窗,故乡平阳的山水风物、过往风云、乡情风韵,均历历在目矣。

李求利/摄

  心有灵犀,车到河埠头,大家招呼着下车再上船,就是要去探访“厚庄”。

  船行白沙河,见两岸石板路依河延展,成为临河走廊。石板光滑发亮,叠加过无数行人的脚印和悲欢,偶有路段还留有廊檐,听说旧时还有美人靠。或许,先生童年就曾经端坐美人靠,听檐雨滴答、桨声欸乃,看水边月色、两岸稻花。

  人们面河而居,旧房屋大多低矮,但古朴厚重,有时光积淀的醇厚味道,间或可见高大的现代民房,水泥外墙在阳光下靓丽耀眼。有老屋的外墙挂着“乡村振兴”的红色横幅,标语鼓舞人心,古老的村庄在怀旧中前行,在扬弃中发展,亦处在“变身”的征途之中。

  我想起我的老家,一个繁盛时有几百人的村子,在城市化的浪潮之下,走过凋敝之后直接消亡,如今只剩房屋的残骸和茂密的草木。白沙河两岸地理区位相对优越,但愿有一个好的未来。

  窄窄的白沙河一直流到海,但船在一个名叫白沙里的村庄停留了下来,要上岸参观设在龙港六中里的“厚庄教育史馆”。龙港六中是白沙小学的原址,1905年,科举废止不久,先生就在这里创办新式学校白沙初等小学,开了温州地区乡村办学的先河。“救国必须治愚,而治愚舍教育莫由”,先生立下改革教育之志,并敢于实践,参与创办平阳中学、县小等浙南早期十多所学堂,协助孙诒让创办温州师范学堂,还曾两度担任温州中学校长,整顿校风,制订章程,亲编教材,延聘名师,因材施教,造就人才无数。

应重庆/摄

  “教育史馆”设在教学楼一层,楼前的操场中心,立先生塑像,一袭长衫,姿态儒雅,目光蔼然,底座前壁刻先生简历,左右两边分别刻“德行道艺,交修并进”和“潜心玩索,身体力行”,总结先生行实,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教育史馆”里陈列着塑像、实物、书籍、照片……徜徉其中,我得以充分了解先生一生行状。如果说,此前我仰慕先生的成就,那么当我参观完展馆,便增添了对先生的敬佩。先生生于清末,经历易代,时外侮迭乘,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自身早年亦失意科场,屡遭挫折,虽“吾生忧患相始终”,但主张“士以有益于国家社会为贵”,努力探索救民之路,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开启民智,培育英才,令人感慨动容。

  先生一生事业在家乡,蛟龙并未出港,蛰伏在窄窄的横阳江边、白沙河畔,情注乡土,精耕细作,为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参观末了,大家鱼贯而出,在教学楼前合影留念,我离开的脚步迟缓,因为在展馆的文字里没有找到心中一个小问题的答案,我思量,“厚庄”何意?

  厚庄是一个人,是一摞文献,更是一个厚厚的村庄,厚庄是温州这一片倾注了众多像先生这样贤达之士的智慧和情感的厚土!先生心无旁骛,淡泊名利,扎根乡土,造福乡梓,因热爱而坚韧,因坚韧而厚重。唯其如此,先生才是龙港最具代表性的精神面相。

  先生姓刘,名绍宽,字次饶,厚庄是先生的号。

  此文原载《海外文摘》2020年第9期。

  作者简介:白荣敏,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走过乡间》《太姥记忆》《福鼎史话》,编有《太姥文化丛书》《太姥文化研究资料丛刊》《太姥诗文集》《作家笔下的太姥山》等。

+更多龙港要闻

+更多龙港网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