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107779999|投稿邮箱:lgrmtz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港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龙港要闻  -> 正文

关于“守好红色根脉:从红色文化到改革文化”龙港市党史理论研讨会的建议综述

来源:龙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2日

  一、以“撤镇设市”先行先试的实践经验构建“改革龙港”

  (一)龙港推进基层治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做法。龙港是目前全国唯一实行“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县级市,获批4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和12个省级改革试点,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在推进基层治理体制创新方面积累了四点经验。一是政府职能进一步整合。通过机构整合,实行党政大部门体制,促进形成简约的基层治理组织结构;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一张智网管全域”等“十个一”改革,实现权力整合,促进形成集成的基层治理权力运行结构。二是政府职能进一步“瘦身”。按照“成熟一批转移一批”的原则,分批推出辅助性、技术性的政府职能社会化转移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特点的政府与社会协同服务供给模式。三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下沉。构建社区联合党委、社区联勤工作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位一体”运行体系,加大资源、权限、力量的下沉力度,不断拓展和升级治理扁平化改革的实现模式。四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进一步推进。借助数字化工具破解基层治理创新瓶颈,强化了结构性改革创新的技术保障,同时又拓展了基层治理制度性的改革创新空间。

  (二)推进龙港“市管社区”机制更新的建议意见。“市管社区”这一课题在全国范围内,虽有探索而实未突破。龙港为“镇改县级市”,直接管理102个“村改社区”,无异于全新挑战。截至目前,龙港“市管社区”历经“分片服务”和“组团服务”两种模式。现行的“组团服务”具有鲜明的“区域化党建”特色,就龙港“市管社区”进一步改革而言:一要加强社区“赋权”。给予社会力量更多协商和参与的权利,在基层治理主体之间形成协同闭环。既要防止工作责任回流,又要防止块块壁垒形成。前者可能因为社区联合党委组成单位是合作关系,而推诿工作,复由市直部门兜底。后者或许缘于权利资源分配格局锁定,强化属地利益认同,妨碍社区共治。二要加强公共产品供给。要注意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配套和引入。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是新型城镇的短板,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开老旧城市普遍存在的公共产品分布极其不均衡的弱点,成为新型城镇实现更加公平、更加均等的社会发展的一大优势。三要加强社区智慧治理。对标并吸取长三角基层治理先进县市经验,打造集集联动综合平台、维稳实战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四合一”的智慧型联动指挥中枢。持续完善社会组织培训体系,通过优化系统平台、运维中心、信息流程、人员配备、考评办法,进一步完善基层运行机制。

  二、从“龙港现象”的理论高度总结提炼构建“理论龙港”

  (一)建立“龙港现象”的理论基础。一是建立社区信任机制。龙港的“大部制+扁平化”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抓手是社区自治,而社区自治所依赖的是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村改社区”形成了102个新社区,是一种网络式陌生人社会,有着道德重建的任务,龙港可通过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实现为社区提供一种契约型信任,以改造和重塑习俗型信任,进而培育和促进合作型的社区信任。二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龙港市的改革实际上是放权到赋权的提升,在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改革中找到了契合点。龙港在赋权之后,还要考虑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探讨龙港的亮点要有大局意识,模式推广时要注意龙港的特殊性。三是重视新型城镇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认识和把握农民市民化的文化逻辑,处理好党委政府主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精英再造与激励的关系,重视城镇空间正义与文化自觉,把价值生产与生活方式再造作为新型城镇文化建设行动的重要取向,激活后发优势,构建“人文+数字”的社区治理模式。

  (二)把握“龙港现象”的研究方向。龙港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缩影,龙港在农民市民化、农业工商业化、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都很“土”、很“中国”,非常典型,值得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一是工商业在龙港演进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工商业发展与港口兴起、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要积极拥抱信息化生存与数字化治理,自觉适应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转型。通过创新基层统战工作,让企业家走向前台,让“龙商”走向前台,减少政府治理成本,促进基层社会和谐。二是打造可测评的最优营商环境。龙港要高质量续写改革发展的“后半篇文章”,关键在于强化顶层设计的目标导向与实施过程的细化管理,须拿出可测评、可量化的营商环境的优良数据报告,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高度作出积极回应,进而实现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同步推进。三是共同富裕命题下的城镇治理。龙港在发展中要注意人口、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培育引进高质量教育资源和发挥老年人优势等方面有新的提升,关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优质化、和谐生态环境、市民全生命周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问题,更好地让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在城市治理中得到提升。

  三、对“龙港之变”的文化基因进行解码构建“文化龙港”

  (一)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做好龙港文化演进脉络的诠释文章。龙港的发展蕴含着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改革文化资源、本土乡贤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开发,做好龙港多种文化演进脉络的梳理保护和呈现,在龙港这片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打造文化标识与精神地标,以更加厚实的文化力量持续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加强数字化建设,加大科技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提升。

  (二)弘扬新时代“龙港精神”,做好实践与理论的互动提升文章。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而理论创新对实践则具有指导意义。在龙港“撤镇设市”600多天后,从顶层设计上给予龙港改革以理论指导或破解之道,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弘扬新时代龙港精神,需要被旗帜鲜明提出来。龙港的历史与改革历史相贯穿,龙港从改革发展史中汲取营养、增强信心,以更好地传承龙港的改革基因、创业精神;深化龙港“扁平化”基层治理改革,勇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探路者”,则需进一步弘扬“敢闯敢试、创新创业、重理重义、开明开放”的新时代龙港精神。

  (三)发挥媒体智库职能,做好“请进来和走出去”文章。龙港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治理创新的成就与经验,是新型城市建设和简约社区治理的中国样本,龙港模式肩负着向外和向上输出的重大使命,因此龙港在融媒体报道中体现出了强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相较于政府智库和高校智库,媒体智库具有了解基层、贴近实践、自备强力传播平台的优势,而党媒在聚焦基层治理领域有着专业的报道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执行决策能力、实践探索能力。集聚媒体智库和智库媒体的平台赋能,将助力龙港高质量续写撤镇换市“后半篇文章”。

+更多龙港要闻

+更多龙港网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