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107779999|投稿邮箱:lgrmtz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港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龙港要闻  -> 正文

龙港的两年之变,市委书记郑建忠为你解读

来源:龙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6日

高质量续写新型设市“后半篇文章”

撤镇设市两周年之际,对话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

蛟龙出港,跨越腾飞。

从“特大镇”到“新生市”,今天,龙港撤镇设市满两周岁。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的“撤镇设市”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浙江的重大改革任务。两天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正式发布的《龙港撤镇设市两周年评估报告》认为,龙港大部制、扁平化、数字化等系统性改革,探索出一套管理层级优化、行政成本节约、公共服务改善、治理能力提升的新型设市模式,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提供了鲜活的“龙港样本”。

图片

这份鲜活的样本包括哪些比较先进的理念?在两年的深度探索中,龙港怎样突破旧体制的瓶颈和难题?深化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在龙港市成立两周年之际,温州日报记者对话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解读龙港的两年之变。

图片

温州日报:龙港两年来的改革探索核心是什么?达到预期目标吗?

郑建忠:龙港市从诞生那天起就肩负着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探新路、搭就新型城镇化改革“国家实验室”的重任。也因此,龙港改革的核心在于回答如何利用40%的行政资源实现有效治理的问题。为了加速政府转型、瘦身、提效,撤镇设市后,我们将“不增编制、不增机构、降低成本、厉行节约”作为基本要求,贯穿行政工作全流程。

图片

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指导支持下,我们围绕“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要求和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改革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引领塑造新型行政管理体制。目前,达到了机构精、层级少、职能优、成本低、效能高的改革目标,走出了“小政府、大服务”的高效运转新路子,实现了以40%的行政资源高效承接100%的行政管理职能。设市任务基本完成,实现历史性的蜕变。

温州日报:作为龙港首任市委书记,您觉得龙港市跟龙港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郑建忠:改革惠民是我们的初衷,我觉得设市以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按照市一级功能标准,来提升相关的民生设施,我们的医院、学校包括交通都得到提档升级,实现从一个镇到一座城的“历史性蜕变”。

特别重要的是,设市后,我们做了新生城市的规划,以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的定位,推进“一区五城”发展战略。两年来,我们累计拆除17个城中村,完成近70万平方米高品质安置房建设,并加速推进了城市沿江板块拆迁、龙湖片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开发,大幅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力度大大加强,打造了重要的街区、城市的入口,强化各个社区的环境整治工作。

图片

现在来看,龙港是一天比一天更有秩序,更加靓丽。我觉得老百姓是有明显获得感的,普遍反映龙港变得干净了,整洁有序了。

温州日报:改革至此,龙港遇到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和难题?

郑建忠:我觉得三个方面问题要加大突破。

图片

一是“人少事多”这个问题,会是一个持续的挑战。大部制改革常常一个部门对着上面十几个部门,这样以一对多的状态,既有我们内部要改革的因素,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进一步深化巩固大部制非常重要!龙港改革有其艰巨性和独特性,对龙港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政策保障、法律约束、项目支撑、要素保障等问题,建议省市县要继续加强联动、部门间协同,支持龙港市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等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持续释放龙港改革红利。

二是城市的民生设施补短板要继续加强,接下来的项目设施建设要加大攻坚。

三是迫切需要相关人才技术的支撑,招才引资需要更大力度。

温州日报:龙港把今年定位为“改革深化年”,在两周年“生日”之后,龙港的改革将如何继续走向深入?

郑建忠:实际上,在两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考虑最多的也是龙港改革下一步怎么走,如何高质量续写撤镇设市改革“后半篇文章”。我想,在开启从“新型设市”改革到“新生城市”建设的新征程中,龙港自身需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继续做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这篇大文章,加快探索建设新生城市共同富裕样板。

图片

针对前面谈到的一些瓶颈和难题,我们也在思考下一步路径。比如龙港市不设乡镇街道,那么乡镇街道原来法定的一些职能怎么办?它要向上转移或者是向社区转移?这些都需要相关的措施来固化,下一步是否可以通过立法赋能,以法制保障来予以明确。再比如大部制面临的各条块线考核,是否能对龙港以清单式的、差异化的考核,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大部制扁平化改革成果的巩固深化。

龙港,两年之变!

图片

无改革不龙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厚望下,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肩负起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转型探路的改革重任。

今天,龙港市迎来两周岁生日。撤镇设市两年来,在党建统领下,龙港全市上下秉持一往无前的改革勇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夙兴夜寐干实事,让龙港实现了从“特大镇”到“新生市”的大步跨越。

图片

无须讳言,作为脱胎于镇的新生城市,龙港市区品质与一般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弱项较多,亟待补齐短板的任务很重。这些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需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需提级扩能、交通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需提档升级。新形势下,龙港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为此,龙港市《5G移动通信基站布局专项规划(2019—2025年)》提出,至2025年需规划新建基站839个。

两年间,直面短板弱项,龙港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让城市建设在破旧立新中精彩蝶变,让民生福祉在补短提质中加快改善,让市域治理在创新变革中增能提效。

按照一体规划、同等标准、全域覆盖的要求,龙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0版,加快实现“镇”向“市”的功能升级。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在老城新改建36条市政道路、打通6条断头路、新增2800个公共停车位之时,谋划推进鳌江南岸“一芯四片”重点区块建设,开工建设下涝、河底高两个省级未来社区。在去年完成文卫路、新老城连接线等重点项目2200多间房屋拆迁的基础上,今年又势如破竹推进龙港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沿江板块拆改项目,不到3个月时间,完成沿江板块房屋签约1642间,签约率达97.9%。

图片

全力推动老城有机更新的龙港,对新城的开发建设更是不遗余力。龙港设市后,创新“授权开发+投资合作+EPC+O”模式,引入200亿元社会资本,高标推进新城龙湖片区综合开发,加快建设龙湖公园、中高职一体化职业学院、均瑶国际教育未来社区、邻里中心、五星级酒店等一批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力争形成“一轴三带、五湖十景”的城市界面,打造温州南部最美城市。

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设市两年来,龙港坚持补缺和提质两手抓,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两年间,开工建设公共服务中心、人民医院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政务客厅、人才客厅、文化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深化与温州市直部门民生项目共建合作,借智借力推动教育、民政、医疗、体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图片

通过与温州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2021年,龙港“中学教育质量”总体水平跃居温州第6,高考重点线上线率同比上升75.2%;

创新温州附一医龙港院区合作模式后,龙港人民医院手术量增长72%以上;

持续推进平安创建攻坚、消防安全大整治、历史遗留问题大化解等专项行动至今,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680件,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持续下降;

解决157户农村困难家庭无房危房问题,启动龙港养老康复中心建设,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新生城市,龙港需要吸引更多人来干事创业,基于这样的现实,龙港以“没有本地人外地人,来了都是龙港人”为导向,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并将新市民积分应用责任清单在龙港各部门推行落实,加快了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今的龙港新市民,每年交400多元,即可与龙港原住民一样享800多元的医疗补助。为保障新老市民同等待遇,龙港市计划全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的财政补助,在企事业职工已享医保的基础上,把自由职业者、无单位的新市民纳入医保范围,确保持有居住证的新市民100%享受同城医保待遇,让新市民“大病不用慌,小病不用愁”。

为了高质量做好“新型设市”下半篇文章,龙港市在拆除违章建筑7.2万平方米、清理陈年垃圾近8万吨、创成“基本无违建市”的基础上,开启新征程,全面启动了卫生城市、示范文明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誓以全市之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图片

民生福祉彰显改革温度,发展动能增添改革动力。2020年,龙港市GDP(地区生产总值)为316亿元;今年上半年,龙港市GDP为164.76亿元。龙港设市两年来,GDP年均增长7.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2个、0.7个、0.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6.5亿元,设市两年来平均增长8.1%。

昔日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正在加速蝶变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城!

图片

干部谈政府之变:“潘主任过时了,请叫我模块长!”

图片

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办公室主任 潘志化

一句话感言: 模块化不仅体现龙港速度和改革精神,提升我们的运作效率,同时也与每位干部的切身利益、前途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是个人发展进步的重大机遇。

“潘主任?那是以前的叫法,这半年来,大家都叫我模块长。”这是潘志化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在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原先12个科室+2个事业单位的格局,被11个工作模块所取代。原局办公室主任潘志化,成为办公综合模块的模块长。除了每位模块长都拥有的非重大任务决策权、重大任务建议权和跨层级汇报权,因办公综合模块在11个模块中充当的中枢指挥角色,模块长潘志化还拥有着给各模块“派单”的权力。

在这个展示能力的全新平台上,潘志化干劲满满,“我每天早上很早就开始办公。”

龙港市经济发展局是龙港市政府组成的9个局之一,其职能对应温州市一级的发改委等8个部门97个处室。现在和潘志化一样,在模块团队里共事的50位“队友”,都是原经发局的50位干部。

“模块化”打破“科室制”的壁垒,把所有职能、事项梳理归类,按照职能相近等原则整合归类,列清单给每一个工作模块、每一位干部,实行事、权、责、人四者捆绑。今年3月,潘志化所在的龙港市经济发展局,作为龙港市首个“模块化”改革试点,把12个科室全部“推倒”洗牌,创新设置了“办公综合模块”“产业发展模块”“商贸服务模块”等11个模块,并细化43个工作颗粒度。

随即,潘志化们以工作模块团队代替科室开展日常工作:“ 我们现在的运行机制就是“短平快”,像平时业务性指标的报送,直接授权模块长来执行;常规性高频率表格用章,授权模块颗粒骨干去执行;普通的模块成员,通过查询系统数据,审核企业亩均等级等有关信息后,就可以获得盖章权限。过去,这些都需要科长和副局长审核签字。”

充分授权、快速决策、高效执行,虽然“人少事多”,但得益于这种全新的机构运作方式的稳步推进,管理和服务不断走向精细化,运作效率实现大提升。

“现在,企业自己也对号入座。规上工业企业,找产业发展模块;规下工业企业,找培育发展模块,都能办理企业大部分的相关事项。”潘志化说,以前,一个企业的多个业务由多科室承办,现在,一个模块就可服务并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这种模块化工作也倒逼每一位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去提升业务、迅速成长。如今的潘志化,派起单来,更得心应手了:“只有对整个经发的业务有更通盘的了解,我才能更快更好地派单。”

除了日常的模块工作,潘志化还时常参加各种专班。“我们通过组建各类工作专班,来配合市委市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以事情安排人。”

6月,潘志化所在的办公综合模块,和党建监督模块等一起,参加沿江联勤工作站的疫情防控支援专班。“白天的模块工作一下班,就到专班接着干,那段时间是‘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不保证休息’。”潘志化说。

工作的确量大节奏快,辛苦也是不言而喻。但潘志化认为自己收获的存在感和获得感也是实打实的:在今年的经济指标攻坚战中,龙港市经济发展局通过组建7个工业专班、5个商贸专班和两个统计专班,打赢了半年度经济指标“翻身仗”。当然,模块化工作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绩效奖金、职务晋升等待遇也是直接挂钩的,“我们的奖金是动态的,能直接反映工作绩效。”

社区书记谈基层之变:“‘扁平化’‘数字化’让基层工作更高效”

图片

龙港市河底高社区书记 高福喜

一句话感言:“市直管社区”改革,让基层治理体系更扁平,数字化改革更是让基层工作提质提效。

53岁的高福喜是土生土长的河底高人。少年时,他看着老家河底高村,成为龙港建镇时的五个核心小渔村之一;人到中年,又迎来了龙港撤镇设市;如今的河底高社区,由原来的河底高村融合沿河、站前2个居民区而成。

“8年前,我当选过河底高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河底高就是一个经济强村,但是当了一届‘村支书’后,我感觉太吃力,各方面工作协调起来不够简便,所以换届时退让了。”对比如今担任河底高社区书记近一年来的工作经历,高福喜有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市直管社区’改革,让基层治理体系更扁平,公安、市监、执法等下沉到社区的人员同我们驻社干部、社区干部、专职社工、网格员一起整编入格,形成‘三五成群’团队,建立‘联勤巡查’‘快速响应’机制,实现90%以上的基层问题都能在社区解决,而且我们社区如果想搞哪些民生建设项目,和市级各部门沟通、相关审批都变得直接和高效。”

图片

这种沟通的高效,让河底高社区今年把地处社区中心位置的“闲杂地”变为“聚宝盆”,建成河底高智能停车场。“为了改造好这个脏乱差的闲杂地,我们社区直接对接市资规局,咨询了相关意见。最后资规局根据周边容积率和社区停车拥挤情况,建议我们建设停车场,为了让我们尽快建设,允许先不用征地,按照临时借用性质建设。这样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高福喜介绍,明确了建设性质后,社区干部又积极拓宽渠道,对接龙港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出资,社区供地的形式共同建设管理河底高智能停车场,按约定比例进行收益分配,原来的闲杂地如今每年能为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并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停车难的问题。连带着,周边群众的二手房也涨价并且更好卖了。

今年以来,龙港市抢抓数字化改革的时代机遇,深入推进数字化赋能,激发跨越式发展新动能。高福喜带领河底高社区搭乘数字化改革东风,利用“智慧村社通”平台,及时化解群众身边的民生难题,借力“数字智治”化解基层治理难点。目前,该社区平台每天有五六条动态信息在线上发布,平台除了“你说我做”功能外,还设置了便民电话、办事指南、随手拍。同时,融合阳光村务、民主监督等功能模块,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上下互动,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参与社区事务。

“‘智慧村社通’服务平台让民情民意实时上传,帮助村社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无缝衔接,同时该平台推出的村社智治指数、民生事项等指标对干部实行智能考核,倒逼干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这项数字化改革不仅让百姓享受到改革红利,也促进了我们基层工作减负提效。”高福喜说。

市民谈医疗之变:“突发心肌梗死,我在家门口及时获救治”


图片

龙港市砖瓦社区居民 王万仓

一句话感言:从发病到手术,前后只用了80多分钟,如果不是家门口的好医院,怎么做得到?

在心血管内科医生中,流传着一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能在最短时间里快速获得有效救治,其心肌梗死得就相对少,获救后患者心脏功能基本不会受影响。67岁的龙港市砖瓦社区居民王万仓,前不久就在距自家几分钟车程的龙港市人民医院经历了这样一场快速救治。

“从我发病到龙港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检查,到查出急性心肌梗死马上手术植入心脏支架,前后只用了80多分钟。“中秋时节,和记者说起今年5月自己的这场患病就医经历,王万仓心有余悸:“当时发病时,我感觉心脏区域像针扎一样疼。检查出我心脏里最重要的一根血管已经堵死后,医生们马上安排我在位于院区内的介入治疗中心手术,中间基本没耽误时间。现在我定期来医院复查,感觉挺好,非常感谢医院。”

因为快速获得救治,王万仓的心脏功能如今已经恢复正常。而就在去年10月龙港市人民医院介入中心筹建完成前,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龙港市民,还只能往上级医院送,一些人往往在去外地就医的路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百姓在本地就医,不仅能省去在外地就医来回奔波的路费住宿费,报销比例也更高。这次王万仓植入心脏支架、加上手术前后住院6天,总费用两万多元,但是报销后他本人只需要付3000多元。”龙港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余国甲告诉记者。

改革本质上是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龙港设市后呼声最高的民生需求之一,龙港市委市政府把加快补齐龙港医疗卫生短板作为优先事项全力推进,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去年6月与温医大附一院达成了智联合作。根据协议,温医大附一院对龙港市人民医院全面运营管理,6年合作期内,使龙港市人民医院基本达到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整体水平,打造成为温州南部医疗医学中心。龙港院区成立以后,重点扶持龙港院区的妇产科、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4个学科,派驻骨干专家担任科主任;其他学科也派出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团队参与建设。

依托“全托管”这一强大技术后盾,短短100余天,龙港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服能力有了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在龙港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下,医院介入治疗中心、120指挥中心、感染病区、新体检中心快速建成投用,跑出“龙港速度”。随着硬件软件一起升级,民众对龙港市人民医院的认可度也在不断增加:新体检中心开设短短两个月,业务收入就达455.20万元,是2019年全年的1.64倍;各种高难度复杂手术开展量显著增加,手术总量比“全托管”前增长72%以上。

以王万仓就诊的介入治疗中心为例,2020年10月投入使用至今,共开展500多例之前在龙港市人民医院难以实施的复杂手术,手术范围涵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周围血管系统及肿瘤性等疾病。就诊人群不仅覆盖龙港市本地,日常还接诊周边来自平阳、苍南、瑞安、永嘉、文成等地的患者。

“让龙港市民在家门口的县级医院享受到三甲医疗水平的服务与治疗,这是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目标。”龙港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肖俊介绍,为给市民更好的就医体验,龙港市人民医院新院仅用7天时间,即完成370亩相关土地的征地和政策处理,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结顶,二期工程正在开工建设。新院计划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500张,比该院现有床位增加1000多张。

企业负责人谈营商环境之变:“高效服务吸引了世界五百强企业”

图片

碧桂园集团龙港项目负责人 林日豪

一句话感言:龙港市政府“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实实在在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优势,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今年7月份,碧桂园集团通过招拍挂,获得了龙港新城月湖路与临港路交叉口的一处住宅地块,占地面积约57亩,将建设9幢高品质的高层住宅项目。仅仅一个月后,龙港市行政审批局就为该项目成功办理了工程规划许可证。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桩基施工阶段,今年12月份有望开盘销售。

碧桂园在龙港市的项目审批流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该项目负责人林日豪连连称赞。林日豪说,自己出生在龙港,亲身经历了龙港从农民镇,逐渐蜕变成现代化都市的过程,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龙港这些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当地的营商环境和便利的政务服务时,林日豪更是赞不绝口。

“我们的项目在龙港办手续,只要在审批局审批一科就可以把所有事情办理完成。比如,从土地获取到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完成用了35天,其中审批局的受理时间只用了15天左右。”林日豪介绍道,碧桂园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首次进驻龙港,正是了解到龙港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能提供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还有一件事让林日豪印象特别深刻。“我们项目所在地的新城,当地管委会的负责人经常会邀请我们参加座谈会,让我们为新城的发展建设畅所欲言。”政府部门认真听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然后再予以全力帮助解决,林日豪说,这体现了龙港政府愿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也反映出当地政府的开明风气。

高效便捷的政务流程和贴心周到的企业服务,和龙港的“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密不可分。2020年10月,龙港市设立行政审批局,将涉及办企业、办项目的审批部门从7家缩减为1家,审批科室从32个缩减为2个,一般项目审批时限从80天压缩到40天以内。据龙港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金孟渡介绍,龙港市行政审批局设立后,把企业申办及生产经营、项目审批、技术改造等1146个事项全部划转审批局实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

教师谈教育之变:“千万奖教金只是新起点,未来更令人憧憬”

图片

龙港中学教师,教务处副主任 周正海

一句话感言:两年来,不但学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老师也得到更多提升机会,龙港教育正在精彩蝶变。

每天早上6点30分,周正海所在的龙港中学高三管理小组办公室的灯光已经点亮;晚上22点,学生们全部就寝之后,办公室的灯光才陆续熄灭。新学期开学以来,从教学工作到师生生活管理,周正海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负责教学工作以外,他还是龙港中学的教务处副主任。“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能为龙港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甘之如饴,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周正海说。

周正海告诉记者,龙港撤镇设市之初,学校就提出力争三年内实现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让龙港中学不但要有“县中”的规格,更要有城市高中的品位。“我们学校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这是龙港撤镇设市后教育的精彩蝶变,作为2021届毕业班的一员,我深刻感受到龙港中学的进步。”

一年多来,龙港中学与温州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战略合作,并与温州中学签订了一体化合作办学协议,内容包括教师互派,学生互访,教学互通,教研互助,管理嫁接,资源共享等,组织高三教师和班子成员赴温州的学校考察学习,邀请温州中学特级教师、金牌教练来校讲学,委派骨干教师赴温州中学跟岗学习。今年以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各学科教研员三次来龙港中学开展调研,诊断教学,献计献策。

“在和温州兄弟院校学习交流中,我特别感谢他们能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经验,共享了彼此的学科资源库,明显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周正海告诉记者,龙港中学现在可以通过线上联网温州的兄弟学校,用大数据比较资料库,做到精确分析,取人之长。

前不久,龙港市委市政府在龙港中学隆重举行表彰大会,向龙港中学颁发了1100万元高考奖金,其中包括600万元发展项目奖和500万元教育教学质量奖。今年的高考,龙港中学高考成绩创学校办学历史新高,其中纯文化重点(特殊控制线)上线159人,上线率达26.41%,本科(一段)上线545人,上线率达97.15%。

“通过不懈努力,豪言壮语成为美好的现实,新学年里我们全体师生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周正海笑着和记者说,现在龙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还只是一个个新起点,未来更令人憧憬。正是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真金白银的激励和对学校精彩蝶变的未来期待,周正海今年又担负起高三毕业班的重任。

撤镇设市后,龙港把教育作为重要的工程高效推进,努力打造教育之城的金名片。去年以来,龙港新培育省教坛新秀1人、温州市“三坛”教师19名,先后获批浙江艺术教育实验区、温州未来教育创新区等。与此同时,龙港加大投入、引资招强,加快建设中高职一体化职业学院,引进均瑶集团旗下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谋划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龙港计划投入50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龙港教育事业一年一个新台阶,早日建成与温州南部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教育强市。

2021年,龙港“中学教育质量”总体水平跃居温州前6,高考重点线上线率同比上升75.2%,创历史新高。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李艺 章会 项武龙 包蓉蓉

见习记者:金瑞雅 摄像:杨冰杰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汤秋黎 陈绍晓 董恋恋

通讯员:方晓东 摄影:池长峰

编辑:钱贤豪 责编:李甫仓 监制:薛毓训

+更多龙港要闻

+更多龙港网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