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13107779999|投稿邮箱:lgrmtzx@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 龙港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龙港要闻  -> 正文

干货满满!“温州这十年·龙港”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这些内容

来源:龙港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7日
  9月7日上午举行的“温州这十年·龙港”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温州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张银贵,温州市发改委主任项伟胜,龙港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海涵回答了记者有关问题。温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陈靓秋主持。

图片

新华网记者龙港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备受全国的关注,请问三年来温州市发展改革部门是如何助力龙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项伟胜

温州是吃改革饭长大的,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温州的一项重大任务,承担着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探路的重要使命。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专题部署。各级发改部门靠前服务、全力支持,为改革的纵深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是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重大政策协同发力,助力龙港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省市县三级发改部门联动,立足龙港改革发展实际,量身打造支持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赋能龙港高质量发展。在省级层面,2021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龙港市苍南县两地深化改革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共12条支持举措。其中,对中央明确可以在地方实施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我省实施的省级改革创新举措,支持龙港市结合实际率先突破、系统集成,支持龙港市重点产业项目列入省“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省重大产业项目等各类项目库。市级层面,将深化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纳入温州市2022年共同富裕“1+5+N”重大改革清单,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市发改委会同市委改革办牵头协调推进四方面110项支持龙港改革重大事项,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龙港市成功注册全国首支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20亿元。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纵深推进,助力龙港夺取突破性改革新成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放开龙港市城镇落户限制有关规定》,全面取消社保、居住年限限制,放开私房租赁落户,实现落户“零门槛”,有效破解落户政策壁垒多、户籍吸纳人口弱等问题,至今已落户7880人。深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深入实施“教共体”、“医共体”等公共服务共同体建设,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配套政策体系,龙港市列入“浙里新市民”应用全省试点并率先上线,建立以“居住证+积分”为准入依据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率全省之先推出“全域一窗受理、网办集中审批、全时同步出件”的“一窗通办”新模式。深化乡村集成改革,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加速建设,助力龙港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转型多领域重大项目,加速龙港城乡面貌精彩蝶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医疗方面,新建龙港市人民医院新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0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在教育方面,三年来实施教育重点项目13个,启动新建公办幼儿园30所,建成公办幼儿园4所,实施学校改造提升工程29所;在交通方面,甬台温复线芦浦互通、228国道龙港至龙沙段、瑞苍高速龙港段建设全面提速、218省道安吉至龙港公路等项目前期稳步推进;在城建方面,实施28个重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建市政道路91条(段),新建停车场42个,创成省级“基本无违建市”;在产业方面,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343个,签约落地政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获评“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国字号金名片。

下一步,温州市发改委将以中办、国办《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工作,瞄准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持续助力龙港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

浙江日报记者:今年9月1日,龙港创新发布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将农民群体纳入公积金保障体系,那么类似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三年来,龙港还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成效?

何宗静

确确实实,增进民生福祉是老百姓的最大期盼,也是龙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来,龙港也是坚持“补缺”与“提质”两手抓,努力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一、坚持优质共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讲到的,龙港为了破解百姓住房难、住房品质差、建房融资难的问题,联动推进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宅基地改革,创新推出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的制度,让其同等享受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权益。三年来,龙港始终瞄准群众所思所急所盼,每年投入80%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事业,加快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努力实现全域无差别、同城同待遇。比如说,为了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期盼,深入推行了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6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建的有13所、已建成的4所,设市之前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也没有,新增了学位2.66万个,与温州12所名校名园合作办学,探索“市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盘活”优质教师资源,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今年还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阳光招生”,实行电脑摇号招生、分班,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又比如,为了解决百姓“就医难”的问题,龙港与温医大附一院进行智联合作,省市级专家团队常态化在龙港开展门诊,完成设市前无法实施的四类复杂手术近600例,同时开展首批云诊疗市级试点,建立医共体5G远程诊疗体系,让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专家在线的“面对面”诊疗。

二是坚持整体共建,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从镇到市,龙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按照一体规划、同等标准、全域覆盖的要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规同网,加速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品质。比如说,针对百姓“出行难”“停车难”等“老大难”问题,全面实施百项交通工程大会战,统筹推进高速、国省道、港口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新改建市政道路91条95公里、“四好农村路”15条38公里,年底基本实现全域道路闭环贯通循环,新建停车场42个、新增停车位2万个,初步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还开通了社区巴士和夜间班线,投用公交车202辆,新增、优化公交路线36条,实现了全域通公交、同城同票价。又比如,积极抢抓“新基建”风口,投资8000万建设开通200余个5G基站,在全省率先建成千兆光网和5G网络全覆盖;还搭建了“CIM+”数字化场景,迭代工程建设“全链管”应用,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城市空间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三是坚持城乡共治,加快全域环境精美化。龙港坚持全域整治、全域统筹、全域推进,联动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城乡面貌也在加速蝶变。比如,持续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入城口改造和11条重点街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省级特色精品村3个,打造了省级未来乡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3条,涌现出了中对口、三园、方城浦等一批网红打卡点。龙港还实施“金边银角”开发利用工程,将卫生死角、荒废地改建为口袋公园、临时停车场,目前已建成完工26个,受到市民的一致称赞。又如,全面推进文化振兴“五大工程”,启动文化馆、文博馆等“四馆一院”文化地标建设,建成投用龙跃路城市书屋、翠湖亲子阅读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布局建设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全民十大阅读系列活动,打响“书香龙港·阅读之城”的品牌,城市“气质”也在逐步地提升。

三年来,龙港在民生领域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脱胎于乡镇,原有基础相对也比较薄弱,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补缺提质任务依然是十分繁重的。下一步,龙港将持续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努力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

凤凰网记者:龙港刚刚设市就面临疫情的大考,这三年可以说也非常不容易,但尽管如此,龙港的经济依然保持健康快速增长,请问龙港是如何在疫情困难形势下实现经济逆势增长的?

林海涵

回顾这三年的奋斗历程,龙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经受住了开局组建、疫情防控、改革破题的“三重”压力和考验,经济高质量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特别是今年以来,龙港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实现经济指标全面逆势上扬、争先进位。上半年GDP增速居温州第4、全省第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温州第2、第1。4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9项排名温州前三,没有后三的指标。总结起来,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靶向服务”激发市场主体的新活力。设市以来,面对疫情冲击,龙港高效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增长,特别是做好“增效”“纾困”这两篇文章。“增效”方面,以“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为导向,集成推出“助企纾困30条”“科技新政20条”“人才优政50条”等一揽子惠企政策,仅今年上半年就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1.7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7.1亿元,通过以“真金”换“真心”的方式,激发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全市在册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家,年均增长10.3%,特别是今年已新增了10141家。“纾困”方面,持续深化“两万行动”,推出市领导“亲清朋友圈”制度,成立“网格小组”,制定一企一策,为企业带政策、解难题,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例如针对企业用能问题,率先探索地方国资自主售电模式,成立全省第一家县级国资售电企业,完成地方国资购售电全省“第一单”,用能保障更加有力,用电成本有效降低。三年来,累计为企业解决难题3100多项,有力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

二是以“换道冲刺”再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龙港经济起源于传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迫切需要改变思路,加快构建起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全面布局以青龙湖科技城为核心的“科创平台六大体系”,高标准推进省级高新园区创建,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为实现创新能力区域领先提供有力支撑。三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分别增加了58家和60家,均实现翻倍增长;新增正高、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1人,比设市之初增加了近2倍。另一方面,强力攻坚“制造强市”建设,做优做强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等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带,积极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扩容提质。成功入选了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榜,获评“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基地”,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规上企业数量翻了一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以“筑巢引凤”打造投资兴业的新热土。龙港秉承“重商、亲商、留商、富商”的理念,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员出动抓招商,出台招商“七张清单”,精准绘制招商地图,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专班,建立了招商项目库,对重大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专班攻坚”,并积极创新招商思路,特别是设立了20亿元政府产业基金,主动引入浙江金控、瑞力基金等多家合作伙伴,大力开展基金招商,撬动“大好高”项目招引落地。同时,紧盯招商项目从谈判、签约、立项、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最快仅用45天就完成了招商项目的签约、土地挂牌和项目开工,跑出了“龙港速度”。三年来,累计招引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49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3个,为龙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浙江法制报记者: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刚才发布的龙港过去三年的改革成果,离不开温州市级层面的支持和指导。温州市在龙港改革方面,是如何把握和推动的?

张银贵

龙港改革,是中央和省委赋予温州新的改革探路重任。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温州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使命担当,全面做好改革文章,助力龙港加快走出新时代改革发展新路子。

几年来,在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温州市委改革办在推进龙港改革中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激发基层创新活力。龙港改革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双向互动的结果,在“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总体框架下,温州市委、市政府鼓励龙港发扬群众首创精神,大胆先行先试,全方位支持龙港深化探索、锐意创新,市委改革委专门出台《关于支持龙港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市委改革办协同20多家改革专班成员单位,集体攻坚,逐项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帮助龙港有效破解了单列考核、审批权限、执法个性化改造、会议派员制、改革容错纠错等一大批难题,为龙港减负松绑、放手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是坚持改革为民的导向。非常欣喜地看到龙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坚守改革为民、改革惠民的初心,通过改革,为龙港人民带来了更多改革红利、发展红利。比如,前不久媒体就报道了龙港改革的一项惠民创新举措——率先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改变传统农民住房自筹自建的模式,有效破解农村住房保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带来极大的帮助。

三是弘扬变革重塑精神。在助力龙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当中,特别注重运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驱动龙港在政务服务、执法监管、社会管理、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深层次变革和系统性重塑。部署开展了“十大改革任务实施”“十大成熟应用落地”等一系列工作,推动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在龙港先行试用,比如今年市委改革办在帮助龙港推进社会治理中心、城市运行中心“两中心”一体融合试点过程当中,协调温州市相关部门自行开发的智慧应急“一张网”、消防管控“秒响应”、工程建设“全链管”、美丽城市“云管家”等一批多跨场景应用在龙港率先贯通落地,为龙港市域治理初步实现“一个大脑管全域”奠定基础。

当然,改革永远在路上。作为温州市支持龙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专班牵头单位,市委改革办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温州市委、市政府具体指导下,积极发挥改革牵头协调作用,一如既往支持龙港全方位纵深推进改革,奋力打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民生、高效能治理,以改革突破争先的高分报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钱贤豪 责编:李甫仓 监制:薛毓训

+更多龙港要闻

+更多龙港网视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