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主管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温州新闻网 · 龙港支站
“养老”重在保障,是社会的责任;“享老”高于保障,是生命的品质。在浙江龙港,这一字之差的背后,是一场从康养模式设计、生活空间重构到数智赋能焕新的全方位变革。这座年轻城市,正试图用自己的实践,重新定义“老年友好”的深刻内涵。

医养融合破解刚需焦虑
“有个头疼脑热,一个电话医生护士就来了。我们很满意。”入住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近两年的方爷爷感慨道。一位护士正半蹲在老人身旁,一边整理衣领、查看皮肤情况,一边柔声叮嘱:“爷爷,这段时间天气冷,记得多添几件衣服。”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让方爷爷不禁回想起从前——那时一次普通的感冒,都意味着一场折腾:儿女必须请假赶来,带着他辗转于医院挂号排队。在那个养老与医疗彼此割裂的年代,“安心养老”仿佛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而这道“高墙”,正是龙港城市发展中亟待破解的民生课题。2019年,龙港撤镇设市成为浙江最年轻的城市,然而老龄化挑战却接踵而至:占全市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让传统养老模式不堪重负;稀缺的养老与医疗资源,又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形成了尖锐矛盾。
破题的关键,在于将专业的医养服务转化为老年人触手可及的日常守护。

作为这一转型的切实举措,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自2023年11月投用以来,引进20家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医疗资源,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已提供助医、助行、康复训练等服务逾万人次,不仅有效缓解了老年群体的现实焦虑,更成为龙港“医养融合”新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
示范园的标杆意义,更在于成功实现资源的系统性“下沉”。龙港以示范园为枢纽,构建起“慢病靠医养、急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闭环,着力打通医养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一体系支撑下,全市已建成4万方“医养教”综合体,提升15家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为22个社区配备公办卫生室。
依托这一日趋完善的基层网络,龙港持续开展认知障碍筛查、骨质疏松检测等老年健康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1万余例免费筛查。这意味着,龙港的医养融合已实现从“点上破题”向“面上贯通”的关键跨越,让“养老就在身边,看病不用远行”的安心感,真正在社区落地生根。
15分钟服务圈重构老年生活空间
龙港的探索并未止步于医养刚需的满足,更延伸至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
通过精细化的城市更新,曾被遗忘的“边角地”被激活为功能复合的“口袋公园”,成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中不可或缺的休闲节点。
“这里是我们每天必来的‘老地方’!”在朝西屋社区口袋公园,七旬的陈大爷是这里的常客。他指着周围锻炼、聊天的邻居们说,“以前在路边站着聊天,现在能锻炼、能带娃,设计确实周到。”这方寸之地,如今已成为社区的“室外客厅”,精准满足了老年人的社交与休闲需求。

与此同时,社区层面的养老模式创新也在同步推进。中对口社区聚焦“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将旧厂房改造为“幸福之家”养老公寓,探索出“公寓+养老+共富”模式。该模式已让178位老人实现“拎包入住”,占社区老年人口的75%。一位老人表示:“这里有专业护理,又不用离开老邻居,生活品质真的提高了。”
从口袋公园到社区养老公寓,龙港通过系统性的空间重构与服务集成,让老年人在步行一刻钟的范围内,即可满足休闲社交、医疗康养、生活照料等多元需求。这种“嵌入式”的养老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效率,更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自然过渡到有品质、有温度的“享老”生活。
数智赋能焕新银龄价值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如何让长者不被时代抛下,并让他们积淀一生的阅历与智慧焕发新的生机。龙港的实践给出了一个温暖的答案:通过“数字反哺”助其跨越鸿沟,再以“文化赋能”激活其内在价值,最终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精神升华。

在龙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能手机应用课堂深受老年群体的欢迎。
“现在能自己网上挂号、买高铁票,感觉又跟世界连上了!下回我还要带我的姐妹们一起来学。”郑大妈的感慨,道出了数字赋能带来的最直接的获得感。
聚精会神地学习在线挂号、视频通话和移动支付……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熟练操作后的满面春风,每一次成功的操作都令老年人重拾“我依然可以”的自信,让他们从数字时代的“边缘人”重归“参与者”。
在帮助长者掌握数字工具、融入现代生活的同时,龙港更致力于将他们的深厚阅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化活力。
在老年大学与社区活动中心,课程设置已超越娱乐,转向深度的文化传承与创造。掌握了智能手机摄影的老人,自发成为“社区记录官”,用镜头刻写街坊邻里的温暖故事;资深戏曲爱好者组建的“银龄戏曲社”,则主动将地方剧种的韵味传授给年轻一代。
从单纯的“被赡养者”,到逐渐成为文化的“输出者”与“反哺者”,这一角色转变让长者在创造与分享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实现感与精神满足,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的深刻跨越。
真正友好的老年城市,既要有坚实保障托底,更需人文情怀滋养。龙港通过夯实医养结合提供有温度的保障,重构服务圈支撑有品质的生活,数字赋能实现有尊严的价值。这条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享”的进阶之路,最终稳稳托举起的,是每一位长者从容而饱满的“夕阳红”。
编辑:陈文雅 责编:金道汉监制:李甫仓